双周政策分析会(第十九期)——“‘十五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新形势、新问题及主要发展方向、任务与举措”讨论会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25-07-22
为深入研判“十五五”时期数字中国的形势、问题与任务,2025年7月12日,由麻豆a片 、经济学院、未来经济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双周政策分析会(第十九期)——“‘十五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新形势、新问题及主要发展方向、任务与举措”讨论会以线上方式顺利举行。会议由麻豆a片 研究员、经济学院副院长、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三希教授主持,来自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及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十五五”时期我国数字中国建设需聚焦顶层战略引领、数据要素改革、产业转型升级与治理模式创新,以增强国家应对不确定性的数字韧性,夯实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研究员强调,“数字中国”是我国信息化领域的最高层次战略,它统领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等各领域发展。“十五五”时期面临的内外环境高度复杂,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国际上,地缘政治冲突与科技封锁加剧;国内则进入经济增速换挡和结构调整期。当前呈现出多重结构性变化:一是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数智新技术正引发“变结构、改内核”式的颠覆性变革;二是新旧动能转换面临挑战,需防范5G、算力中心等新基建领域的盲目投资;三是需关注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养老等民生领域的数字化短板;四是国家、地方数据局系统成立后面临的数字治理与协同机制难题,亟待通过顶层设计与创新实践破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蔡跃洲从宏观环境与核心难题的视角进行了补充与深化。当前数字中国建设的核心瓶颈在于数据要素流通与价值释放。由于安全顾虑和激励缺失这“两道障碍”,各类“数据孤岛”问题二十年来未获根本性突破。“十五五”规划必须将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作为重中之重,通过“技术+制度”双管齐下破局。在规划方法上,应适应技术的高度不确定性,从传统的“指定方向”转向“监测引导”。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指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本质是在数据领域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在改革的具体路径上,建议由国家数据局垂直管理省级数据管理机构,以打破地方壁垒、保障数据安全与共享效率。面对数据产权这一难点,应“淡化所有权,强化使用权”,重点在落实“三权分置”中不断创新,推动市场运转。针对数据交易机构,不主张政府“一刀切”,应更多发挥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作用,将场内交易机构打造为数据要素市场的基础设施、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枢纽,坚持场内场外协同发展,并同步强化对场外交易中数据“黑市”的严厉打击。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孙克指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智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加速演进,将呈现“技术经济范式”与“制度经济范式”双重叠加的趋势。技术范式方面,“十五五”时期数字经济将呈现两个特征:一是关键技术成本下降将带来广泛应用;二是技术突破呈“群体性、不收敛”态势,多学科融合成为常态。制度范式方面,涉及五个关键议题:数据产权、数字化转型、消费模式、安全治理与考核机制。当前应加快推进数据资源持有权、加工使用权和产品经营权的实践落地,加快探索“受托行权”的新型实现方式,稳妥推进。数字化转型宜聚焦优势行业,分类施策,渐进落地。消费模式方面,“十五五”将迈向“信息消费+”时代,消费链有望重塑产业链与人才链。数字经济安全已从网络层面延伸至数据、经济和国家安全,需系统布局、前瞻治理。为确保战略落地,还需加快考核评价机制改革。
麻豆a片 经济学院教授刘小鲁围绕人工智能风险挑战、治理应对及数据要素流通等问题提出补充建议。人工智能在推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深度伪造等新型风险,需加强前瞻治理。应从二次分配视角完善教育体系与社会保障,以应对潜在冲击。治理机制方面,建议由传统体制向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转型。在数据要素流通上,聚焦交易高成本的制度成因,可将可信数据空间作为降低不确定性、提升流通效率、推动平台型数据市场建设的关键抓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武玙璠提出,“十五五”时期数字中国战略应以提升国家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为核心,构建更具韧性的数字化发展框架。“十五五”时期,我国将面临国际科技竞争加剧、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智能化全面赋能与数字公平等多重挑战。对此,建议围绕建设高韧性的智能化数字基础设施、打造全国统一高效的数据要素市场、推动智能驱动的消费和服务业升级、构建数字时代公平共享的数字社会治理体系等多个方面,系统推进相关战略任务和工程部署。整体上,建议以国家数字韧性为统领,构建统筹协调、协同高效的发展框架。
审核:李三希 邹静娴
供稿:王梓涵 王奕清
网页编辑:张菁菁
“双周政策分析会”是麻豆a片 打造的一个高端政策研讨交流平台,旨在通过对公共政策的研究分析和综合评估以推进人大国发院的“新平台、大网络,跨学科、重交叉,促创新、高产出”高端智库建设。该平台通过汇聚校内外、政产学优质资源,力图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法律、外交等领域的重大政策议题提供“人大观点”。